形成性评价渗透,助力学生高阶思维品质的发展
发布时间:2024-10-23 11:11:49   来源:团支部    作者:邹晓燕   

所谓形成性评价,“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 做出的评价,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 的学习过程,使学生 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形成性评价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

英语课堂教学评价途径如下:一是课堂内外结合---语言的课外延伸,激励学生学英语的兴趣;二是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自评、他评和师评相结合。

课程标准注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建立自信,强调教师要欣赏学生,鼓励学生。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盲目地对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有些教师不考虑活动的难易程度,一味的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或者是不考虑学生本身的能力,而一味的进行雷同的评价,缺乏小结性评价。这样就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甚至误导了学生发展的方向,容易使评价丧失了本身的意义和功能,变得流于形式。

所以,课堂教学中需要注意分层次、客观地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

第一,需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侧重点进行侧重的评价。

这就是指不宜对教学过程中的所有活动都进行评价。教师要根据该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确定评价的主要范围。如果是以听力为主的课,就将评价的着重点放在对学生的听力评价活动上;如果是以说为主的课,就将评价的着重点放在对学生说的活动上。因为一堂课的时间 是有限的。不宜对教学过程中的所有活动都进行评价,而且也会是学生迷惑,不知该注意课堂中哪方面的技能。防止评价的形式主义的现象产生。

第二,需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其课堂表现进行评价。

比如当一个学习能力比较落后的学生或平时不太注意学习的学生回答问题时,即使答得不是很理想或正确,教师也应对学生的态度进行表扬,当优秀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有必要严格要求,引导并鼓励学生答得更好。这样才能使落后的学生重拾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使优秀的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

第三,需要根据不同层次的活动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

这就是根据学生参与活动或任务的难易程度进行评价。例如,对朗读单词、认读图片等简单练习,教师可以只需对学生回答正确与否作出评价就可以,比如“Yes.”或是“Corrtect.”;而像描述类的活动或自编对话或是演读等活动任务,由于其综合能力要求较高、有一定难度时,教师的评价力度就可以大一些,除了口头赞赏外,还可以增加其他形式和奖励,比如奖励贴纸。

教师对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做出及时评价是非常必要的。 教师的一句不经意的表扬会化为他不断进取的动力。为此,教师设置即兴评价表格,以记录课堂即兴评价案例,注意收集不同教学活动中的评价方式,如学生发言,回答问题,合作学习等。相互交流与探讨,从而找到更好的评价方法,使教学质量更优化。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不同标志,及时鼓励学生,得到奖励的学生将自己设计的标志贴到黑板上。使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闪光点。当学生一旦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必然会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重新找回失去的自信,从而让自己保持在最佳的学习状态中。这样做,尽管不一定会得到全班第一,但绝对能达到自我的第一。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给予学生展示他们的英语才能,从而成为其他同学学习的榜样,鼓舞着他们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发表日期:2019-01-23

分享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