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健身课的基本任务是全面锻炼身体,促进学生正常的生长发育;初步了解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通过体育教学,向学生进行体育技能的传授,增进学生健康,增强体质,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
一、课前准备
1.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理解课标基本精神
教研组应组织学习体育课程标准。明确体育教学的目标任务,了解确定体育教学内容的原则,把握体育教学内容的分类及各年级教学内容的比重和要求。
2.制订计划
以课标和教参用书为依据,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认真制订学年计划、学期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课时计划应包括体育理论课计划和体育实践课计划。
3.调查研究
(1)经常与班主任、家长、社会取得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行为和文化学习情况。
(2)熟悉学校场地、器材设备情况,提高场地、器材的利用率。
4.认真备课
(1)注意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明确单元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应包括认知、技能、情感和运动负荷四个方面,目标要全面、准确,根据教学指导思想和课型的变化,目标要具体、重点要突出。
(3)设计教学过程,写好教案。体育健身实践课要严格执行计划,按教学进度实施教学,按照教研室的要求认真备课,精心选择教学方法和学生学法,并把备课内容形成书面形式。注意校本教材的使用。
(4)注重“两纲”教育在教学设计中的体现。
(5)课前要布置检查好场地器材。
二、课堂教学
1.合理安排分组教学
上好体育健身课一定要组织好分组教学活动。合理的分组教学可提高教学密度,有利于教学内容、方法和负荷的安排,便于区别对待,防止伤害事故。
2.精心安排教学内容,体现学校体育特色项目。
3.灵活运用各种教法。
4.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根据学生情况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学生病假要有假条。
6.要有适宜的运动负荷。
7.创造性地设计课堂教学结构。一般体育与健身课采用“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三段式教学结构,也可以采用顺序式课堂教学结构。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鼓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开拓创新。
8.课堂上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上课前教师应安排体育委员检查学生服装、鞋子以及危险易伤的物品;教师上课要穿运动服、运动鞋,要身体力行,人为师表;课堂上教师要教态亲切自然,必须讲普通话,语言文明,准确清晰,口令正确,声音宏亮。
三、课后教学活动
1.收拾好器材,布置下一课和课外练习内容。
2.写好教案小结,每个单元教学后,提倡写一些教学后记,记下教学中的得失、经验和教训。
3.注意积累基础资料,加强体育教学研究工作。
四、评价与测试
1.体育健身课采取结构考核和综合评定的方法。
2.考核的结构由体育与健身课出勤率和课堂表现,体育卫生保健基础常识、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运动技能等四部分构成。
3.体育健身课成绩评定以一学年为一个周期,应将全部考核项目有计划地分配在两个学期里,一学年内应考核四项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的考核必须包括跑、跳跃、投掷和发展身体素质项目,运动技能的考核,以上级主管部门规定的技巧和器械体操项目为主。
4.体育健身课成绩的计算方法
学年成绩=( 第一学期成绩+第二学期成绩)/ 2
百分制和四级制的换算方法:得85 分以上为优秀,75 --84 分为良好,60 --74 分为及格,59 分以下不及格。
5.体育健身课的补考
凡因正当理由没参加考试或综合评定成绩不及格时,对缺考和不及格的项目准予补考一次,补考应集中进行,过期不再补考。
6.注重利用学生成长手册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共同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五、业余运动队训练及兴趣小组的辅导。
(1)每位体育教师必须根据自身特长,有选择性地进行兴趣小组辅导和业余运动队的训练,使体育课教学向课外延伸。
(2)训练中注意科学性与可持续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运动技术技能的掌握,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
六、教科研
教科研是提高教师自身修养的重要途径,作为教师必须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进行教科研活动中,促进自身素养的发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
发表日期:2011-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