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学生时代,所有学科的老师中,最敬而远之地莫过于数学老师了。因为在我印象中,数学是符号和公式的化身,是严肃而不可侵犯的。想不到若干年后,自己竟然成了一名数学老师,还是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老师。
刚见到一年级数学新教材时,感觉象在看儿童漫画,整册书全是花花绿绿的图片,煞是好看!哪是我那记忆中干瘪的小学数学啊。于是发自肺腑地感叹,现在的孩子多幸福啊!愉悦过后,困惑也随之而来。该怎么教呢?说来羞愧,起初我将小学一年级数学理解为“1+1=2”之类的问题。记忆中,先扳手指算,熟练了,就自然而然会了。直到第一次听师傅的课时,我才意识到新教材倡导地是截然不同的教学理念。
听师傅的课,感受的最深的是,学生喜欢数学。一张张纯真的笑脸,流露着收获新知的喜悦。记得有一次,碰巧师傅调课,连上两节数学课。第一节下课时,学生显然意犹未尽。有一位学生问下一节是什么课,师傅回答仍然是数学时,几乎全班的小朋友都欢呼雀跃起来。
我想这不就是新教材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典范么?
比起我孩提时上过的数学课,如今的数学课简直可以用“脱胎换骨”来形容。这两个多月的教学实践,让我对新教材的理念以及新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了一些粗略的认识。
首先,计算机辅助教学已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之一。它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中融"声、图、文"于一体的优势,不但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且有利于调动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景,使整个课堂教学洋溢情趣、充满生命的活力。有效的运用信息技术,也有利于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特别是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我发现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极其重要。因为他们有意注意的时间非常短,持久性差,往往影响到学习的效果。但只要一打开多媒体课件,不用任何暗示,教室内立刻哑雀无声,30多双小眼睛齐刷刷盯着大屏幕。另外,课件的展示过程,还能突破教学难点。例如在教学《数射线》这一课时,教学目标之一是学生在数射线上比较数的大小。由于数射线本身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属于抽象的概念,显然这是本堂课的一个难点。而多媒体课件恰到好处地设计了三种小动物在数射线上比赛跳远的情景模式。我记得学生当时兴致很高,当看到袋鼠一次跳四格跳得最远时,还发出了‘哇’的惊叹声。通过镜头回放,引导学生看图讲故事。在他们观察和陈述的过程中,‘在数射线上比较数的大小’这一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可见,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景,不仅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能使教学任务化难为易,帮助学生理解知识难点并且记忆。
其次,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方式的改变。还依稀记得小学时,老师在上面教,我们竖起耳朵听。可是现在,学生们渐渐成为课堂的主角。除了通过接受学习还要进行探究学习建构数学概念,形成数学的思想方法。探究是学生的一种基本素养,它对于我们新老师来说,完全是一种新的教学概念。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是怎样的?合作学习只是探究学习的一种形式,那么探究学习过程中,还应该采取哪些形式?以及探究学习的力度该怎样把握?这一系列问题依依摆在我们面前。记得上《秋游》这一课,加法交换律是学生探究的一个知识点。由于加法在本节课中刚刚引入,学生对加法概念的认识还不太清晰。因此本堂课中,加法交换律的探究力度应适可而止。
再者,对于计算,新教材的基础观不再停留在“熟练的计算能力上”,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地计算并具有推理计算能力,强调算法思维的多样化。”如在教《进位加法》时,我就碰到了很大的问题。表面上,一位数的加法很简单,可是对于一年级的某部分学生来说很难理解和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学生还可以借助手指,但现在拓展到20以内,就必须掌握较抽象的知识,如先学会考虑分拆一个加数,以和另一个加数凑成一个十。为了从具体到抽象过渡,新教材引入双色片,让学生从直观上理解为什么分拆一个数,凑成一个十,这也是进位加法的原理。除了这样的算法,学生还可以在数射线上计算。一道题目,新教材同时推荐了两种计算方法,足以体现这样的理念,即侧重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化。
总之,为了顺应知识时代的发展需要,就必须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的有效整合。教材提供一个丰富多彩的、发展为本的学习空间,在这个空间中,学生也应该将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有效的结合。现在已进入21世纪,社会已逐步进入信息社会,进入了国际贸易的新时代。它要求工作人员智力上成熟,能随时接受新观念,适应新变化,发现新模式,解决新问题。因此在数学课程的实施中,应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多样化。可见,新教材的一年级数学何止教1+1=2那么简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