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以内数的排列》课后反思(王燕)
发布时间:2006-11-27 03:57:24   来源:团支部    作者:王燕   

美国学者波斯纳(G.J.Posner) 曾十分简洁地提出教师成长的规律:“经验+反思=成长” ,校领导和各位教育前辈精心创设的‘三实践二反思’的教研活动,正是迎合了这一规律,为我们新教师搭建了一个迅速成长的有效平台。

有幸能成为本次活动的执教员,两次亲身体会‘前线’的成功与失败,感触颇深。特别是各位专家和老师们开诚公布地指导,让我清楚地意识到自身存在的诸多教学问题。对此,我作了如下的反思与总结。

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吸取前次实践的教训,在本堂课中,我锁定主脉,数的规律。并将教学过程设计为:让学生感知规律,认识规律,探索规律,和运用规律。首先在课题引入前,先初步点出规律的含义。通过学生自主探究1-20数与数之间的小秘密,如从左到右,一个比一个大,告诉他们这个小秘密就是“规律”。这样在后半段的学习中,学生就不会对“规律”产生陌生感。

在师傅和各位老师的帮助下,这次教学实践改进了不少,但在教学的细节上,由于我的教学经验贫乏,许多地方仍处理欠妥。回顾课堂实践,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师生及生生之间应进行有效地互动

在和学生探讨双数单数以及三个一数,五个一数的规律时,我尝试运用了启发式谈话的教学方法。其运行过程由三大环节组成:教师提问——倾听学生回答——教师作出反应。

我的主要问题出在第二个环节上。第一,由于提问面向全体学生,在小组讨论汇报时,我应该鼓励不同程度的学生发言,最后才作归纳与总结,这样就能掌握大多数学生的理解程度。第二,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正如新教材观要求教材能够从儿童熟悉的生活环境出发给学生一个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在阐述得不那么清楚的情况下通过努力自己发现问题,用数学语言来阐述问题。学生是自己知识的建构者。当他们能用自己的语言正确地阐述一个问题时,才表明他们真正理解了这个知识点。如果只是老师讲,学生被动的听,那么接受知识是机械的,非内化的。第三要有耐心,让学生把话说完。我在学生没回答完问题时,过于着急接过话题,盲目跟从教案上的思路。这样只是把自己的思路强加给学生,剥夺了学生自主思维的权利,也有可能抹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叶澜教授曾提出:“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教学活动作为教育活动的一部分,“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失去了沟通的教学是失败的教学。教学便是师与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应形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他们都作为平等的一员在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是只有教学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假教学”。

此外,在认识单数双数之后,我安排了同桌互动的小游戏。让学生从1到20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数,然后说出是双数还是单数。而反馈时,我却让学生一个一个说,违反了生生互动的初衷。所以以后实施互动教学时,应注意采用合理的反馈形式。

2.练习的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层次分明。在本课堂练习的设计上,第一大题和第二大题联系不够紧密,坡度太大。在今后的练习的设计上,难易度恰当。

3.教师语言和板书要规范。这是作为一名合格教师的两大基本功。教师语言可以分为体态语和口语。体态语包括手势,身势,表情,眼神等,是传递信息,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辅助手段,具有指示位置,描摹形状,暗示心理,表达感情,渲染气氛等作用。体态语运用要合理,举手头足应与教学设计相吻合。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从前运算思维过渡到具体运算思维,教师必须借助肢体语言,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知识。比如,本堂课知识点,规律对孩子来说太抽象。在数数时,教师可以用手比划来引导学生如何2个2个,5个5个,甚至3个3个,且动作要到位。对于口语,结合儿童认知心理,语言应从知识性,趣味性,凝练性等多个角度出发。在本次实践中,我注意运用儿童化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开课伊始,确实吸引了全班同学的注意力,课堂也一派热闹景象。但是我发现,儿童化的语言的运用应张驰有度。过多运用会导致班级气氛过于热烈,造成纪律失控。以至于重难点导入时,学生在思想上没有引起高度重视。所以语言也应多样化,有层次感。进入重点难点环节时,可以变化语调,或其他组织性语言,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且语言一定要准确性,逻辑性,凝练性,浅显易懂。

4.教学难点的突破

记得在数数这一环节时,我问学生3个3个怎样数,你是怎么想的?在没有任何暗示下,无一学生举手。我没有让学生继续交流,而是直接暗示,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怎样?学生回答大,我再问大几?然后一笔带过。直接到填漏了的数,3 6()12()18,让学生讨论漏了几?学生基本上能找出来,但我问为什么填这两个数时,又是冷场。仅一名学生举起了手,说完3+3等于6后就停顿了,我只能帮助他说出来。对3个3个一数,是本堂课的难点,我应该在数时,就应充分利用数字方块,运用肢体语言先让学生直观感知3个3个数的规律,让学生自己发现,再小组交流,情况会好很多。加上汇报时,多叫几个孩子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揭示3个3个数的规律,那么做填漏了的数时,就会有更多学生理解并解释为什么。

总之,每一次实践的进步,都离不开师傅的耐心指导以及数学组所有老师的宝贵建议。能有幸参加“三实践二反思”教研活动,是我人生旅途中的一次难忘经历。感谢学校和各位老师能给予我这样的机会认识和锻炼自己!

分享到:
相关信息